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措施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举措和积极影响:
意义
经济结构调整
文化和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能够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减少对传统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例如,一些传统工业城市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单一的工业生产模式转变为工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多元模式。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丰富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休闲娱乐、审美体验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像城市居民在周末或节假日到周边乡村旅游,体验乡村文化、自然风光和特色美食,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体现。
促进就业与创业
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涵盖了众多领域,如旅游景区运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酒店餐饮、演艺娱乐等。进一步繁荣消费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一个新兴的旅游景区开发会带动周边酒店、餐饮、旅游纪念品商店的兴起,这些企业的开办需要招聘大量员工,包括前台接待、厨师、服务员、导购员等。
传承与弘扬文化
文化消费的繁荣有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等形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认同感。
比如故宫博物院开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将故宫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的日用品、文具、饰品中,既传播了故宫文化,又创造了文化消费的新热点。
主要举措
政策支持与监管优化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来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发展。例如,对文化创意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政补贴等。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旅游市场监管方面,加强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打击宰客、欺诈等不良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产品创新与供给侧改革
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发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在文化产品方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文化与科技、时尚等元素融合,创造出数字文化产品、沉浸式文化体验等。
例如,一些地方推出的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的历史文化体验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在旅游产品方面,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类型。
消费环境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文化和旅游消费的硬件设施,如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达性;提升文化场馆的设施水平,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参观体验。同时,完善软件环境,如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例如,在一些热门旅游景区,增加公共交通班次,改善景区内的标识系统;对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礼仪和专业知识培训。
促进融合发展
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文化和旅游与农业融合产生了乡村旅游,游客可以体验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与工业融合产生了工业旅游,游客可以参观工业生产流程、购买工业纪念品;与体育融合产生了体育旅游,如马拉松赛事带动的旅游消费等。
以贵州为例,当地的酒文化与工业旅游相结合,茅台酒厂开放部分生产区域供游客参观,同时销售特色酒文化纪念品,既宣传了品牌,又带动了旅游消费。
积极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
对于文化和旅游企业来说,市场的繁荣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有利于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企业可以利用政策支持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例如,一家小型的文化创意公司在政策扶持下,有机会开发新的文创产品系列,拓展销售渠道,从本地市场走向全国市场。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在区域层面,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一些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发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
像西部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对国际交流的影响
在国际上,繁荣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中国旅游消费,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为国内游客出境旅游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旅游合作项目,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的游客互流,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文化,也让中国游客领略沿线国家的风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