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监督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背景与必要性
维护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中,注册会计师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警察”角色。他们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勤勉尽责,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将会误导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加强注协自律监督,有助于确保注册会计师遵循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提高审计质量,从而维护市场秩序。
应对行业信任危机
近年来,个别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暴露出审计失败的案例,如康得新、瑞幸咖啡等公司的财务造假事件中,相关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发现问题或涉嫌协助造假,这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声誉。加强注协的自律监督,可以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处罚,重建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
加强自律监督的措施
完善行业自律规则
准则细化
注协需要进一步细化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审计业务制定更加具体的操作指南。例如,对于金融企业的审计,由于其业务复杂、风险较高,应制定专门的审计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确保注册会计师能够准确识别和应对金融风险。
职业道德规范强化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明确在各种利益冲突情况下的应对原则。例如,规定注册会计师在为同一家企业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时,如何确保独立性,防止因非审计服务费用过高而影响审计的客观性。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知识更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不断更新,注册会计师需要持续学习新知识。注协应组织定期的培训,内容涵盖新的会计准则(如收入准则、租赁准则的修订内容)、审计技术(如大数据审计、人工智能在审计中的应用)等。例如,大数据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掌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注协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注册会计师及时掌握这些技能。
案例研讨与风险警示
注协可以定期组织案例研讨活动,选取典型的审计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让注册会计师了解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如关联方交易的审计、存货盘点的审计等,提高其风险意识。同时,及时发布行业风险警示,提醒注册会计师关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特定风险,如在经济下行期间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增加,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重点关注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
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检查
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
注协应建立定期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检查制度,例如每三年对所有事务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不定期开展抽查工作,重点关注被投诉较多、承接业务风险较高(如首次承接高风险行业企业审计业务)的事务所。在检查内容方面,不仅要审查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还要对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实质性测试,如检查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规定对重要的银行账户进行函证、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监盘等。
检查结果公开与处罚
将质量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对于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如警告、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同时对相关责任注册会计师也进行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
畅通投诉渠道
注协应建立多种投诉举报渠道,包括网络平台、电话热线、邮件等。确保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企业员工等)能够方便地对注册会计师的不当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同时,要对投诉举报信息进行严格保密,保护投诉人的权益。
快速响应与调查处理
对于收到的投诉举报信息,注协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如果投诉举报情况属实,按照相关规定迅速做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举报人。例如,如果接到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收受被审计单位贿赂的举报,注协应在规定时间内开展调查,一旦查实,依法依规对涉事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进行严肃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