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股市近期被冠以“全球表现最差股市”的称号,这一现象与海上风电巨头Orsted(沃旭能源)的暴跌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丹麦经济结构过度依赖头部企业的脆弱性。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丹麦股市表现垫底的核心数据截至2025年8月11日,涵盖丹麦25家市值最大公司的OMX哥本哈根25指数(OMXC25)年内累计下跌7.5%,从近一年高点的跌幅更是达到20%。横向对比,同期欧洲Stoxx 6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涨幅均接近8%,丹麦股市成为发达市场中表现最差的基准指数。这种颓势在近期进一步加剧,例如8月11日Orsted单日暴跌29%后,OMXC25当日跌幅达0.93%,其中Orsted贡献了最大跌幅。 二、Orsted暴跌的直接冲击作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开发商,Orsted的股价暴跌是丹麦股市恶化的导火索。8月11日,该公司宣布计划通过配股融资600亿丹麦克朗(约合671亿元人民币),以应对美国市场政策突变导致的融资缺口。这一消息引发市场恐慌,其股价单日创纪录暴跌29%,跌破2016年上市时的发行价。Orsted的危机源于多重打击:1. 美国政策突变:特朗普政府上任后暂停海上风电项目许可,并削减税收抵免政策,导致Orsted取消纽约Sunrise Wind项目的部分出售计划,留下400亿丹麦克朗的资金缺口。2. 项目终止与亏损:2025年5月,因供应链成本飙升和利率上升,Orsted终止北海Hornsea 4项目,预计产生35-45亿丹麦克朗损失;更早的2023年,美国Ocean Wind项目失败导致284亿丹麦克朗资产减记。3. 融资压力:高额负债叠加市场信心下降,迫使公司通过大规模配股融资,但此举进一步稀释股东权益,引发抛售潮。由于Orsted是丹麦股市的重要权重股,其暴跌直接拖累指数。例如,8月11日OMXC25的下跌中,Orsted单只股票贡献了近30%的跌幅。 三、丹麦经济结构的深层隐患丹麦股市的困境不仅是单一公司的问题,更暴露了其经济过度依赖少数龙头企业的结构性风险:1. 头部企业连环危机:除Orsted外,丹麦市值最大公司诺和诺德(减肥药巨头)因美国市场竞争和关税冲击,7月29日单日暴跌超20%,导致普通投资者资产蒸发380亿丹麦克朗(相当于全年私人消费的3%)。同期,减肥药概念股Zealand Pharma下跌超50%,珠宝商Pandora因关税担忧跌20%,医疗保健公司Coloplast因CEO被解雇跌超20%。2. 市场信心崩塌:北欧金融服务机构Nordnet AB指出,全球投资者正在“抛售丹麦”,反映出对丹麦企业竞争力和政策环境的担忧。这种情绪蔓延导致OMXC25年内波动率显著高于其他欧洲指数。3. 经济韧性不足:丹麦人口仅600万,头部企业的股价波动直接影响家庭财富和消费能力。例如,诺和诺德的暴跌已引发消费市场的连锁反应,进一步拖累经济预期。 四、全球背景下的行业挑战Orsted的危机折射出全球海上风电行业的共性困境:1. 政策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对新能源的打压并非孤例,欧洲部分国家也在调整补贴政策,导致行业融资环境恶化。2. 成本与利率压力:供应链通胀和利率上升使海上风电项目回报率下降。Orsted的Hornsea 4项目终止即因“供应链成本持续增加和利率风险”。3. 技术迭代风险:尽管欧洲长期看好海上风电,但短期技术瓶颈(如漂浮式风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增速放缓迫使企业收缩战线。 五、未来展望与应对丹麦股市的复苏取决于两大关键因素:1. 企业自救能力:Orsted需通过配股改善财务结构,并在欧洲市场寻找新增长点。其CEO强调“欧洲海上风电长期基本面强劲”,但短期内需应对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2. 政策与市场环境改善:丹麦政府持有Orsted 50.1%的股份,已承诺按比例认购配股,这为市场提供了一定支撑。若欧盟能出台更稳定的新能源政策,或缓解行业压力。然而,全球投资者对丹麦股市的信心修复仍需时间。当前,OMXC25的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但地缘政治和行业风险的阴霾尚未消散,丹麦股市的“寒冬”可能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