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城经济装上‘渝中引擎’”指的是重庆渝中区通过推动现代服务业迭代升级,构建优质高效、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从而为重庆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和服务业传统大区,其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以朝天门批发市场为例,渝中区编制《朝天门商圈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帮助商户转变业务和思路,集聚起产业电商、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企业295家。同时,完善市场硬件设施,提升消费便捷性。如今,朝天门片区的大融汇、圣名国际时装城等头部市场开设了50余家品牌旗舰店和设计师集合店,其中12家已完成离境退税商店备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渝中强化产业间及产业内纵向协同、横向联动,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赋能。例如,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传统工业设计院转型为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其技术已服务全国70%的钢铁企业。万友汽车投资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万友汽车整车在线盘库系统”,提升了行业管理效率与数据质量。此外,金融服务与产业融合催生新型服务模式,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联动形成创新“加速器”,软信产业蓬勃发展为融合提供技术底座。完善产业生态:渝中区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渝中区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等,深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提档打造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加力建设重庆市软件产业园、重庆工业设计总部基地。通过“揭榜挂帅”“揭榜招贤”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2024年新增软信领域从业人员1.2万人,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2024年,渝中区服务业增加值1585.3亿元、规模全市第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市第一。渝中区委书记黄茂军表示,力争到2027年,第三产业占比保持90%以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66.8%提升至75%,楼均、地均、人均产出保持中西部地区前列,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