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A股市场的量能、技术形态、资金流向及市场情绪等多维度分析,反弹结束信号已部分显现,但尚未完全确认,需警惕短期调整风险的同时关注关键变量的变化。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已显现的结束信号1. 量能持续萎缩,反弹动力不足 - 9月24日A股成交额较前一日缩量2800亿元,9月26日成交额虽维持2.15万亿元,但较前一日再度缩量2200亿元。量能是反弹持续性的核心支撑,连续缩量反映场外资金入场意愿低迷,当前反弹更多依赖套牢资金自救,而非增量资金推动。 - 历史经验显示,牛市主升浪需日均成交额稳定在1.5万亿元以上,而当前量能波动较大,且未达到此前2.35万亿元的高位水平,难以支撑反弹延续。2. 技术面出现调整信号 - 创业板指作为前期反弹主力,9月26日跌破5日均线,且主力资金净流出947亿元,超大单净流出591亿元,机构资金撤离高位科技板块的迹象明显。 - 上证指数虽在9月24日站上20日均线,但9月26日未能突破3858点关键压力位,且盘中振幅收窄至28.5点,显示多空分歧加剧,上方压力显著。若后续跌破3814点“逃命线”,可能触发进一步回调。3. 板块轮动加速,主线退潮 - 前期领涨的科技赛道(算力、CPO、消费电子)集体回调,而立昂微、青山纸业等高位题材股跌停,标志题材炒作退潮。 - 资金从高位科技股向低位周期(风电、化纤)与防御板块(银行、保险)切换,这种风格切换通常伴随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暗示反弹动能衰减。 二、尚未满足的确认条件1. 政策与资金面未出现明确利空 - 国内流动性仍有支撑,央行此前开展1万亿元逆回购操作,且市场对“宽货币”预期未改。若后续出现降准、产业政策细则落地等利好,可能重新激活市场情绪。 - 外资通过港股通持续流入的趋势未逆转,且风电、半导体等板块仍受益于政策催化(如风电新增装机增长、国产替代加速),存在结构性支撑。2. 估值与市场情绪未达极端水平 - 沪深300指数估值仍处历史50%分位,未达到牛市顶部的高估值区间,且上证指数尚未跌破3800点关键支撑位,未出现恐慌性抛售迹象。 - 部分“真成长”个股(如晶盛机电、华虹公司)逆势上涨,显示资金仍在寻找业绩确定性标的,未完全撤离市场。3. 外部环境未形成显著压制 - 美联储降息预期虽有波动,但尚未出现明确加息信号,且美股科技股调整对A股的传导效应有限。若后续外部流动性宽松落地,可能为A股反弹提供新动力。 三、后市判断与操作建议短期谨慎为主:当前市场已出现缩量、技术破位、板块退潮等反弹终结预警信号,叠加国庆节前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建议控制仓位,规避高位题材股,关注3814-3858点区间的多空博弈结果。中期关注三大信号:若出现“缩量回调后放量突破3868点”“政策与资金面共振(如降准+科技政策落地)”“权重股补涨带动板块联动”,可能确认反弹重启;反之,若跌破3800点且量能持续萎缩,则反弹结束信号将完全满足。结构性机会仍存:可逢低布局业绩确定性强的方向,如风电(受益四季度抢装)、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低估值银行等防御板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