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新元(300472)第五届董事会自履职以来,始终处于公司经营危机与治理矛盾的核心,其决策动态与内部争议直接影响公司退市风险走向。结合最新公告及历史信息,可从以下维度全面解析: 一、董事会核心成员与结构演变第五届董事会初始成员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非独立董事与3名独立董事,具体构成如下:非独立董事:吴贤龙(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光华(香港中意国际金控合伙人)、钱林义(新辉控股融资部总经理)、尤进红(新辉控股投资部总经理,加拿大国籍);独立董事:彭易梅(审计委员会主任)、韩佳益(提名委员会主任)、刘纳新(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但随着公司经营危机加剧,董事会成员及结构出现显著调整:2025年8月:选举非独立董事时出现分歧,董事赵秋丽以“存在信息披露造假”为由,对候选人成笠萌投出反对票,暴露董事会内部信任裂痕;2025年9月: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将董事会人数由7名增至9名,拟补选朱业胜(公司终身名誉董事长)、朱绍卿(朱业胜之子)、朱敏、范燕君为非独立董事,章棽涵为独立董事,相关提名需经股东会表决通过方可生效。 二、关键决策与治理争议第五届董事会的决策过程多次出现激烈分歧,核心争议集中于合规性与经营策略两大维度:1. 重大议案否决与对抗 2025年6月第九次会议:四项议案全遭否决,其中股东新辉控股提议免去张光华董事职务的议案引发激烈冲突。张光华反击称,此举是对其此前年报审议中投反对票的“打击报复”,并指责提案方未提供其“不勤勉尽责”的证据; 2025年8月会议:临时议案《关于授权临时管理人向法院申请共益债务借款的议案》因未获全体董事同意,被迫提交股东会审议,反映董事会对债务化解方案存在严重分歧。2. 合规性争议事件 子公司违规设立:2025年5月,公司未经董事会审批程序擅自设立子公司,董事张光华对相关追认议案投反对票,要求彻查责任人并向证监会汇报,暴露公司内部治理流程的缺失; 信息披露质疑:董事张光华在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审议中多次投反对票,称无法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而审计机构也指出“无法确认差错更正是否完整”,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公司信披质量的担忧。 三、危机应对与战略调整面对退市风险与财务危机,第五届董事会推出多项应急措施:1. 重整程序启动:2025年6月30日,第十次会议决议启动预重整及重整程序,推荐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担任(预)重整管理人,并成立“过渡期临时工作组”,负责债务协商与风险化解,但重大事项仍需履行正式审批程序;2. 治理结构重构:2025年9月,提议取消监事会,将其职权移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并修订《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试图通过简化治理架构提升决策效率,但该议案需经股东会审议通过。 四、财务背景与决策影响第五届董事会的决策始终受制于公司严峻的财务状况:核心财务数据:2024年营收1.31亿元(同比增1.55%),净亏损4.42亿元(同比增亏104.02%);2025年一季度营收暴跌94.74%至381万元,净亏损1723万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01.55%,已资不抵债;决策与财务的关联:董事会扩容、重整启动等举措,本质上是为应对“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非标审计意见”导致的退市风险(2025年5月公司股票被“披星戴帽”),但内部分歧可能延缓危机化解进程。 五、后续关注要点1. 股东会表决结果:2025年10月13日,公司将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董事会扩容、补选董事、取消监事会等关键议案,结果将直接决定后续治理结构调整方向;2. 重整进展:预重整程序能否顺利推进,以及“过渡期临时工作组”能否有效化解1.83亿元逾期债务,将成为公司能否摆脱退市风险的核心变量;3. 监管动态:董事会此前的合规性争议(如违规设立子公司、信披质疑)是否引发证监会问询或处罚,可能进一步影响公司后续经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