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8天假期内,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这一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权威预测。从出行结构、高峰特征到交通保障措施,此次大规模出行呈现多重特点,相关部门也针对性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 一、出行核心特征1. 自驾占绝对主导:预计自驾出行达18.7亿人次,占总出行量的80%左右,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约20%,达1400万辆,充电需求显著增加。2. 客流高峰集中:首末两端将出现明显高峰,10月1日单日客流量或超3.4亿人次,创历史峰值;返程高峰集中在10月7日-8日,铁路、民航等公共交通将迎来集中返程客流。3. 中长距离出行激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进出城高速,以及热门景区周边道路车流量将大幅攀升,同时“高铁/民航+落地租车”的组合出行方式需求增长显著。4. 国际出行热度回升: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6.9%,高峰集中在10月1日和6日,东亚、东南亚为主要目的地,欧洲、南亚方向客流也明显增长。 二、各交通方式运力配置铁路:9月29日-10月10日为期12天的运输期内,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日均开行列车约1.3万列,10月1日为最高峰。将加开夜间高铁及高铁动卧,重点覆盖北京、上海至粤港桂云、川贵等方向,并全面推行电子发票,优化12306票额动态调配。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920万人次,创同期历史新高,日均执行航班1.89万班,同比增长3.3%。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约1700万人次,武夷山、吐鲁番等旅游城市机场客流同比增长超30%。租车服务:租车订单需求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交通运输部推动重点企业在热门城市群、旅游线路沿线提供免费或低价异地还车服务,增加3年以内新车投放,并要求配备儿童座椅,同时推行信用免押金、无车免费升级等便民措施。 三、安全与便民提示1. 自驾出行:提前通过“e路畅通”小程序查询充电桩分布,检查车辆“油、水、电、轮胎”等关键部位;错峰避开10月1日、7日-8日的高速高峰时段,避免驶入未开发的“野景区”或“网红秘境”。2. 公共交通:乘坐长途大巴前,可通过“道路运政一网通办”小程序核查车辆资质,拒绝“黑车”;上车后确认应急锤、灭火器位置,全程系好安全带。3. 应急准备:出行前查询目的地气象及地质灾害预警,背包预留1/3空间存放防水雨衣、大容量充电宝、止血绷带及常用药品,保存当地应急救援热线和派出所电话。4. 住宿安全:入住酒店后优先确认安全出口位置及疏散路线,检查逃生面罩有效期,熟悉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