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关于“石化化工行业景气修复可期”的判断,主要基于政策驱动、供需改善、成本优化及业绩验证四大核心逻辑,同时在细分领域和长期发展维度呈现出结构性机会。以下结合最新行业动态与研报观点展开分析: 一、核心逻辑:政策与市场形成共振# 1. 政策托底:供给优化与需求扩容双管齐下2025年9月,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行业景气修复提供关键政策支撑。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供给侧“去内卷”:明确严控炼油、乙烯、PX等低效产能新增,优先支持老旧装置技改升级。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炼油、PX产能增速已放缓至-1%、0%,2025-2026年新增产能进一步受限。以乙烯为例,尽管未来两年计划新增产能2415万吨,但受此前产能集中投放导致的价差筑底影响,叠加政策调控投放节奏,行业供需格局有望逐步改善。需求侧“扩空间”:政策引导化工品向新能源、半导体、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渗透,同时通过化肥原料长协保供(如硫磺、硫酸等)稳定传统需求。例如,电子化学品、特种工程塑料等高端材料的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绿氨/绿醇、海水提钾等新技术也获得政策倾斜。# 2. 供需改善:资本开支下行与需求复苏共振供给收缩趋势确立:2025年上半年化学原料及制品行业资本开支增速出现下行拐点,企业自主缩减低效产能投入,叠加环保政策收紧加速中小产能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需求端多点回暖:传统领域中,化肥需求受益于原料保供政策实现稳产增效,磷酸二铵、尿素销量同比增幅超25%;新兴领域里,半导体复苏带动电子特气、光刻胶需求放量,部分企业订单已排至2026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对特种工程塑料的渗透率也突破30%。# 3. 成本优化:原材料降价与效率提升增厚利润2025年以来,煤炭、原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同比下跌20%-25%,而高端化工品在政策引导下价格稳中有升,形成“成本下降+产品提价”的剪刀差。同时,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压缩成本,例如兄弟科技的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使单位成本下降12%,毛利率从18%提升至27%。 二、业绩验证:龙头企业三季度表现亮眼截至2025年9月30日,32家化工企业披露的三季报预告显示,24家龙头企业净利润增幅普遍超50%,部分细分领域龙头增幅甚至达12031%。资本市场已提前反应,9月以来这些龙头股平均涨幅18.6%,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外资机构如瑞银、摩根大通已加仓布局。从细分领域看,高增长主要集中在四类企业:材料升级龙头:如万华化学(特种工程塑料国产替代)、合盛硅业(电子级多晶硅),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增长85%-105%;化肥保供龙头:云天化、鲁西化工等受益于原料长协,化肥业务净利润增幅超70%;电子化学龙头:长川科技、昊华科技绑定半导体产业链,单季净利润增幅最高达215.75%;精细化工龙头:兄弟科技、凯赛生物在细分领域垄断优势显著,净利润增幅分别达253.42%、65%。 三、风险提示与长期看点# 1. 潜在风险外部成本波动:尽管当前原油价格(480.6元/桶,9月30日数据)处于相对低位,但地缘冲突可能导致原料价格反弹,挤压企业利润;产能投放超预期:若乙烯等产品新增产能调控不及预期,可能再度引发供需失衡;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领域需求复苏节奏若放缓,将影响高端化工材料的放量进程。# 2. 长期投资方向华泰证券强调,政策引导下的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是核心主线:高端材料:电子化学品、碳纤维、特种橡胶等国产替代领域,研发投入占比超5%的企业具备长期竞争力;新兴技术:生物化工、二氧化碳捕集、绿氨/绿醇等,全球仍处于发展早期,国内有望凭借政策优势形成先发地位;一体化龙头:具备“煤-盐-化”“原油-化工品”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抗周期能力更强,如宝丰能源、卫星化学等。综上,石化化工行业的景气修复并非短期脉冲,而是政策、供需、成本多因素共振的结果,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行业格局优化与高端化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