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即将上市!科创成长层“迎新”
科创板的包容性土壤,正催生一批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企业破土而出。
西安奕材、禾元生物、必贝特三家公司将于10月2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成长层首批上市新股。
自今年6月科创板“1+6”改革启动、科创成长层正式设立以来,时隔逾4个月,这一聚焦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专属板块终于迎来首批增量企业。
这些企业尽管尚未实现盈利,但都在各自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商业前景,体现了科创成长层的核心定位——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科技型企业。
01 三家企业亮相
科创成长层首次迎来三位新成员,它们各自在不同的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西安奕材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半导体行业。
该公司采用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从财务数据看,西安奕材营收呈现增长态势,但净利润仍为负数。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分别约为10.55亿元、14.74亿元、21.21亿元和13.02亿元,对应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12亿元、-5.78亿元、-7.38亿元和-3.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奕材是“科八条”后首单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禾元生物和必贝特则同属生物医药行业,两家公司均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该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
该公司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的IPO企业。
必贝特则是一家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专注于创新药自主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
02 募资与估值
从发行价格来看,三家企业定价各异。
西安奕材发行价格为8.62元/股,禾元生物为29.06元/股,必贝特为17.78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方面,西安奕材约46.36亿元,禾元生物约25.99亿元,必贝特约16亿元。
西安奕材募集资金将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这三家企业均处于未盈利状态,因此其估值方法也不同于传统企业。
例如,必贝特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由于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不适用市盈率标准,而是参考市研率进行估值。
本次发行价格为17.78元/股,对应的摊薄后2024年市研率为66.52倍,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03 成长层背景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是科创板“1+6”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即科创板改革“1+6”政策。
证监会表示,设置科创成长层后,现有和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将全部纳入其中。
科创成长层为尚未盈利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创企业开辟专属的融资通道,使其能够持续投入研发,加速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科创成长层的出现进一步细化了市场板块,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特征的科创企业融资需求,也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04 未来上市梯队
除了首批三家企业外,科创成长层的“后备军”也值得关注。
目前还有摩尔线程、昂瑞微、视涯科技等逾10家高科技企业已在上市进程中,未来有望成为科创成长层的新鲜血液。
从IPO企业状态来看,兆芯集成、泰诺麦博、鞍石生物、视涯科技等4家企业处于问询阶段。
摩尔线程、沐曦股份、思哲睿3家已提交注册;上海超硅、恒润达生、节卡股份3家处于中止状态。
昂瑞微、优迅股份、恒坤新材等企业则处于注册生效但未发行阶段。
高科技企业IPO进程明显加快。
以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为例,公司科创板IPO于今年6月30日获得受理,9月26日上会获得通过,并于同日提交注册。
05 投资风险与机遇
投资科创成长层企业,需要认识其特殊的风险收益特征。
根据相关规定,普通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需要符合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并签署《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书》。
未盈利风险是科创成长层企业最显著的特征。
这些企业由于技术研发、市场验证、规模化生产等阶段可能耗时较长,上市后收入及盈利改善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持续创新能力风险也不容忽视。
科创成长层企业往往具有研发投入规模大、技术迭代快、回报周期长以及严重依赖核心项目、核心技术人员等特点。
发行定价风险方面,科创成长层企业可能具有技术新、前景不确定、业绩波动大、风险高等特征,市场可比公司较少,传统估值方法可能不适用。
与已经实现盈利的企业不同,投资者可能无法通过现阶段盈利能力直观判断科创成长层企业的商业价值,加之技术研发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性,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的炒作风险也可能相对较高。
06 板块展望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
袁帅认为,这为后续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宝贵经验和实践样本,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更加成熟、完善、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随着“1+6”改革稳步落地,科创成长层将以更高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服务科技企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再融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后,已有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科创成长层公司适用该项标准,募集资金中用于投入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
未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将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领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截至2025年7月13日,原有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公司已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
随着新一批企业上市,科创成长层将持续扩容,更多如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高科技企业正在上市路上。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企业和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它不仅为未盈利科技企业提供了专属的融资通道,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投资选择,尽管其中蕴含着高风险,但也可能孕育未来的科技巨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