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启3.0版,打造区域合作新标杆
马来西亚吉隆坡,一场跨越23年的经贸合作再度升级,中国与东盟携手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当地时间10月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4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
这是自2002年双方开启自贸区建设进程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升级,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从传统的关税减免、市场准入向规则、标准和新兴领域共建的新阶段跨越。
01 自贸区演变:从1.0到3.0的跨越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历程见证了双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的轨迹。
2002年,中国与东盟开启自贸区建设进程,这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1.0版全面建成,聚焦货物贸易自由化,以关税减让为核心。
2015年,双方完成2.0版升级,并于2019年全面生效实施,重点关注服务贸易与投资便利化。
2022年11月,双方正式启动3.0版升级谈判,历经近两年时间、9轮正式谈判及120余场工作组会议,于2025年5月全面完成谈判。
从最初的“关税让利”到如今的“规则共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映射出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深化的轨迹。
02 覆盖九大领域:3.0版的全面拓展
3.0版升级议定书涵盖了九大领域,既包含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标准和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等传统领域,也纳入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五个新兴领域。
在数字经济领域,双方建立了各自缔约实践中最高水平的规则体系,同意暂免电子传输海关关税,保障数据跨境流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在绿色经济领域,双方首次对绿色经济、新能源、清洁能源等作出明确定义,承诺不将环境标准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变相手段。
在供应链互联互通领域,双方首次在自贸协定中纳入供应链合作单独章节,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区域供应链体系。
03 合作新亮点:数字与绿色双引擎驱动
3.0版升级议定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聚焦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两大新兴领域,为区域合作安装“双引擎”。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指出,3.0版升级议定书在两个方面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对于传统的经贸合作,如货物贸易关税的减让、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二是更多的创新能力,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意味着双方已经走过了自贸区发展的初始阶段,实现了从“货物清单”到“规则引领”的转变。
在数字贸易领域,3.0版统一电子发票标准,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机制;在绿色转型方面,建立碳足迹追溯体系,推动光伏组件标准互认。
04 务实成果:贸易增长与民生实惠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升级,榴莲等东南亚水果以更加优惠的价格,更快抵达了百姓的餐桌;我国游客去东南亚旅行成为热门。
在浙江义乌,东盟正成为增速最快的主要国际贸易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义乌对东盟出口增长47.1%,发展强劲。
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平深切感受到自贸区升级带来的商机:“我们三年前去的时候,一年只能做几十万元,现在可以做几百万元。因为参加了两届东盟文具展,我们差不多有10倍的增长。”
河北一家水果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刘宝峰表示,这几年从东南亚进口水果更快、更方便。“从报关、通关到运输,各方面时效都在不断提升”,让新鲜的东南亚水果能更快地送到国内消费者手中。
05 全球意义:逆全球化中的亚洲方案
在当前全球经贸体系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北京大学教授翟崑认为,自创立以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始终引领东亚区域合作潮流。从1.0到2.0再到3.0,这种递进式发展不仅体现了双方对经贸合作规律的深刻把握,更通过数字与绿色规则创新、标准互认体系重构、供应链韧性提升,将自贸区从“量的积累”推向“质的飞跃”。
在当前逆全球化冲击多边体系的背景下,这一创新为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新的“亚洲方案”。
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所长赫尔曼·劳雷尔指出,与1.0版的‘降关税’、2.0版的‘便利化’相比,3.0版核心特征是‘由互降关税向共建规则转变’,这为双方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随着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中国与东盟将分别履行各自国内核准程序,推动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
未来,从数字贸易规则创新到绿色标准互认,从供应链韧性提升到中小企业深度参与,这一升级版的自贸区将重塑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模式。
正如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副教授陈日佳所期待的那样,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与产业链升级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将推动区域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亚太地区的长期稳定与繁荣注入新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