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器人应用场景全面开花,200种创新产品落地
在北京亦庄的机器人公园、医院和课堂,全球首个城市级人形机器人示范区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日常生活,而这些只是北京机器人应用爆发的冰山一角。
从高端制造到医疗康养,从商业服务到能源电力,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北京的各个角落。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市市长殷勇透露,北京通过实施“双百工程”,已推出机器人公园、机器人医院、机器人课堂等一系列面向民生和公共服务的高价值产品场景,近200种创新产品实现应用落地。
01 政策赋能: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北京市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初,北京亦庄宣布启动“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将在两年内释放超一万台、近50亿元的具身机器人应用机会,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需求。
这一计划全面覆盖亦庄新城龙头工业企业、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于2025年6月发布了关于开展北京市智能机器人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征集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明确面向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11个重点领域,遴选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机器人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层面,北京市副市长靳伟表示,北京市将与津冀持续推动“六链五群”建设,以重大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加快“4个一”工程项目建设,在机器人更多领域培育具有产业带动力的项目。
02 民用服务:机器人融入城市肌理
在民用服务领域,机器人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球首个城市级商用人形机器人示范区已正式落地北京海淀。以“银河太空舱”为代表的具身智能终端,正在真正走入市民日常。
这种由银河通用自研机器人Galbot运营的太空舱,最小仅需9平方米,却可全天候自主运营,完成语音接待、下单支付、精准抓取与商品取送,实现“无遥操、全流程自主”。
接下来,银河太空舱还将结合不同区域特色,定制提供文创产品、地方特产等多样化商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与便利性。
教育领域也成为机器人应用的重要阵地。北京市通过“双百工程”,推出了机器人课堂等高价值产品场景。
在“机器人+教育教学”场景中,机器人正扮演着“智能老师”的角色。
03 工业与特种应用:瞄准痛点精准发力
工业与特种应用领域,机器人技术正瞄准行业痛点精准发力,实现高效赋能。
中国具身智能领域新锐企业普罗宇宙机器人发布了工业级轮式具身机器人大白2.0版、四款末端执行器及灵巧手普罗小灵。
这些产品针对工业场景中异形件装配、线束整理等缺乏通用末端的复杂场景,兼具柔性操作与精密控制。
为解决工业场景中的数据采集难题,普罗宇宙构建了完善的算法技术体系,其中首创的SDPAA分片式数据并行化采集架构,使真实工厂部署中的数据采集效率峰值达到传统方法的92.8倍,实现了机器人的低成本、快速学习。
在能源电力领域,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于2025年9月发布了能源电力场景具身智能“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该榜单包括配电站室运维、变电站巡检、高压电缆接头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三个项目,每个项目榜单金额均不超过500万元。
这些项目针对传统人工巡检难以满足现代配电网运维需求的问题,旨在通过开发多模态感知算法、柔性作业算法以及远程遥操作算法,研制具备全方位感知与精细化操作能力的具身智能运维机器人。
04 创新生态:技术平台与产业协同
北京正在全力构建开放协同的机器人创新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RealMan Robotics在IROS 2025上推出了RealBOT Embodied Open Platform。该平台集成了先进运动控制、多维感知和精准操作能力,旨在加速具身智能创新。
通过连接北京和杭州的双城演示,RealMan成功展示了1200公里远程操作能力,体现了实时协作技术的突破。
北京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作为高质量数据生成和AI训练的支柱,拥有超过100台机器人,覆盖10种真实环境,支持大规模多模态数据集的持续收集。
普罗宇宙与京东达成全球线上独家销售合作,双方将在产品销售、出海、服务体系搭建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同时启动的“匠心宇宙”计划,旨在通过具身智能技术传承工匠技艺隐性经验知识,助力具身智能在更多场景落地与人类经验传承。
05 产业规模:全国引领的发展态势
北京的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据殷勇市长介绍,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3,2025年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北京亦庄在具身智能领域,已集聚了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具身智能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的“1+6”产业体系。
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产业链体系。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北京机器人产业正迈向更高目标。殷勇表示,北京将建设人形机器人整机中试验证平台,建设首个人形机器人国家级测试验证平台,持续开放酒店、餐厅、街区、公园等城市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打造人与机器人协同共进的全球机器人应用标杆城市。
从工厂车间到商业街区,从医院学校到城市管理,北京正在书写一幅机器人全面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图景,为全球特大城市智能化转型提供中国样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