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重仓股25年进化史:赛道在变,穿越牛熊“主心骨”未变
从钢铁、金融到食品饮料,再到如今的科技股,公募基金重仓股不断更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波澜壮阔历程。
2007年,当邹曦正式担任融通行业景气混合基金经理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时代的顶峰。那时,A股市场正处于6124点的疯狂,周期股如日中天。
他多年后回忆:“那是周期股最好的时光,也是最疯狂的时期,我算是出道即巅峰,那种情形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在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的前两大重仓股已变成了宁德时代和腾讯控股,科技股占据绝对主导。这份跨越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持仓档案,暗藏产业升级密码,更揭示了与时代同行的投资方向。
01 周期为王:工业化的时代烙印
2000-2010年,是周期股称王的全盛时代。 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以钢铁、金融等为代表的周期股为主,清晰映射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时代特征。
中国联通在2002年至2005年连续4年入围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反映出通信行业作为基础设施,在工业化初期成为资金重点配置方向。
招商银行于2002年~2010年连续9年上榜,且多年稳居第一重仓股,这背后是银行业在信贷扩张与城镇化浪潮中展现出的强劲盈利爆发力。
2007年,周期股行情达到历史顶峰。 在邹曦接手融通行业景气混合基金后的三个多月,净值涨幅超过50%,全年收涨143.97%。
即便如此,这一业绩在当年的牛市中只勉强挤进前20%。
那一年,华夏大盘精选混合基金净值上涨226.24%,中邮核心优选混合基金净值上涨193.98%。
当时的公募基金重仓股,除了苏宁电器和贵州茅台,几乎全部是周期股。
02 消费崛起:增长新动能的展现
2010-2020年,消费行业接过了重仓股的接力棒。 持仓结构调整与消费升级战略同频共振。
2011年末,贵州茅台以338.91亿元持股市值跻身榜单首位,此后多年位居榜单前三,成为消费时代的核心标杆。
同期伊利股份、格力电器等消费龙头也是公募基金“心头好”,持股市值多次进入榜单前五。
这十年间,消费龙头展现出强劲而稳健的盈利增长。 以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为代表的消费龙头净利润年复合增速均超过20%。
公募基金持续重仓消费板块,精准把握了居民收入提升与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截至2017年,在前十大重仓股中,密集出现消费和制造业公司股票,包括伊利股份、五粮液、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泸州老窖等。
03 科技至上:创新驱动的资本映射
2020年至今,科技与高端制造成为重仓新主线。 持仓方向清晰呼应了创新驱动发展与“双碳”战略的导向。
2024年末,宁德时代以1786.92亿元持股市值超越贵州茅台,成为公募第一重仓股,当年净利润增长15.01%,股价涨幅达66.92%,新能源行业的产业优势全面凸显。
这一趋势在2025年进一步强化。2025年三季度末,宁德时代持股市值攀升至2071.04亿元,继续稳坐榜首,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提升至36.2%,股价年内上涨50.34%。
半导体和通信标的中际旭创、新易盛新进榜单,两者持股市值均超千亿元,分列第三和第四重仓股。
科技赛道的爆发式增长,既是国产替代与技术突破的成果,更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资本市场投影。
04 持仓变阵:2025年的结构大调整
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进行了明显的结构调仓。 公募基金整体资产规模从36.7万亿元增至38.1万亿元,股票资产占比由上季度的19.6%提升至23.6%。
主动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由上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至88.4%,规模增长至3.1万亿元。
在行业配置上,公募基金重点增配电子、通信行业,减配银行和食品饮料。
电子行业加仓幅度达6.7%,通信行业加仓4%,电力设备加仓2.2%;而银行减仓3%,食品饮料减仓1.9%。
主板仓位下降至58.5%,创业板和科创板持续加仓,科创板仓位创下17.8%的历史新高。
这一系列调整,凸显公募基金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青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05 选股密码:基本面与估值的力量
业绩与股价的同频共振,为基本面的重要性提供了最直观的注解。
据证券时报基金研究院分析,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当期的净利润增速与同期的股价涨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025年前三季度,新易盛净利润同比增速284.38%,股价年内大涨318.74%;中际旭创净利润增长90.05%,股价年内上涨284.91%,业绩与股价形成完美共振。
回溯历史,2007年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长124.36%,股价上涨143.43%;2017年贵州茅台净利润增长61.97%,股价上涨111.89%;2020年宁德时代净利润增长22.43%,股价大幅攀升230.48%。
这些案例共同表明,高盈利增长是行业穿越周期的核心支撑。
市盈率与总市值的演变,反映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动态重构。
2005年末贵州茅台初登公募基金重仓榜时,市盈率仅21.37倍,总市值215.28亿元;到2020年末,其市盈率升至56.3倍,总市值突破2.5万亿元。
而科技标的则呈现出不同的估值逻辑,2025年三季度末寒武纪-U市盈率接近500倍,总市值达5543.14亿元,市场更愿为其技术突破潜力与国产替代空间支付成长溢价。
06 与时代同行:产业周期的资本映射
公募基金过去25年的重仓股变迁史,深刻揭示了投资的本质是顺应时代趋势。
从周期到消费,再到科技,每一次行业主线的切换都不是偶然,而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生命周期演进的内在结果。
2000年前十大重仓股中出现的电子行业个股如大唐电信、风华高科,反映了早期电子产业的萌芽;2010年后贵州茅台、伊利股份等消费龙头崛起,对应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
2020年以来,以宁德时代、中芯国际为代表的科技制造企业领跑市场,则契合了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国家方向。
产业生命周期的演进,是理解重仓股更迭的关键视角。
在工业化初期,银行、钢铁等周期行业处于成长期,相关标的在2003年~2007年间普遍实现盈利与市值的同步扩张;
当工业化进入成熟期,消费行业接过增长接力棒;
如今,科技与高端制造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宁德时代市值从2020年末的8179.02亿元升至2025三季度末的1.85万亿元,同期中际旭创从百亿市值跃升至千亿级别,印证了成长期行业的爆发力。
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科技股已占据八席,宁德时代、腾讯控股、新易盛、中际旭创等成为新晋市场龙头。
而在2007年,前十大重仓股几乎全部被金融、钢铁等周期股包揽。
变的是赛道,不变的是资本始终追逐时代发展主线的“主心骨”。
从早期追捧“五朵金花”,到后来拥抱消费龙头,再到如今全面拥抱科技股,公募基金重仓股的变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