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暂停黄金积存业务,投资者可关注纸黄金
国际金价高位震荡,黄金投资市场规则正悄然生变。
11月3日,中国两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暂停部分黄金积存业务,包括新增开户、主动积存及实物提取等服务。
这一突发调整源于黄金税收新政落地后的合规需求,以及银行对金价剧烈波动的风险管控。
不过,当日傍晚,工商银行再度公告恢复相关业务,但银行对黄金业务的调整仍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01 业务调整突至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几乎同步出手调整黄金积存业务。
11月3日,工商银行公告称,暂停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
建设银行也宣布,暂停受理易存金业务实时买入、新增定投买入、实物金兑换等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同日也发布了类似提示,称暂缓积存金兑换(提取)实物金业务。
02 政策与市场双重因素
黄金税收新政成为银行业务调整的主要推手。
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税收政策的公告,明确在2027年底前,对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的税收政策。
新规要求区分黄金的投资性与非投资性用途,分别适用不同的增值税政策。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总监李钢指出,新规提出了“用途分流、平台管控、全链追溯”的税收治理体系。
银行需重新梳理发票开具逻辑与税务归类,增加了合规负担。
金价剧烈波动也是银行调整业务的重要原因。年内国际金价持续走高,接连突破3000美元/盎司、4000美元/盎司的历史纪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通过暂停部分业务,提醒投资者合理控制持仓规模和仓位,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03 戏剧性反转
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发布公告后不久,工商银行在当日傍晚即宣布恢复相关业务。
工商银行公告称,已恢复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
这种“戏剧性反转”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但也反映了银行在政策调整期的审慎态度。
董希淼认为,虽然系统调整具有必要性,但银行应提前告知,尽量减少对投资者的潜在影响。
04 纸黄金:替代选择
在黄金积存业务调整的背景下,纸黄金作为无实物交割的黄金投资工具,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替代选择。
纸黄金是一种通过银行账户买卖虚拟黄金的投资方式,价格与国际金价挂钩。
与传统实物黄金相比,纸黄金省去了储存、保险等成本;与黄金ETF相比,其交易时间更灵活,且无需支付管理费。
香港市场的纸黄金产品主要分为“按重量单位”与“按标准化合约”两类。
以中银香港、汇丰及恒生三大银行为例,中银香港的贵金属存摺以“盎司”为交易单位;汇丰黄金券交易单位为“钱”;恒生银行则有黄金结单计划和纸金粒户口两类产品。
05 投资策略建议
纸黄金投资有其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纸黄金支持T+0交易机制,当日买入的黄金可当日卖出,流动性优于实物黄金。
纸黄金交易成本相对较低,通常为0.2%-0.5%/笔,远低于实物黄金的加工费(30-50元/克)。
不过,纸黄金仅支持单向交易,只能通过“低买高卖”获利,在金价下跌时无法通过做空获利。
部分银行纸黄金交易时间受限,通常为工作日9:00-15:30,可能错失全球突发行情。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建议,投资者需明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将贵金属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投资者应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以分散风险,避免因市场短期波动而盲目“追涨杀跌”。
黄金投资市场正从粗放流通向规范金融化转型。
短期来看,银行渠道的业务调整可能导致个人投资黄金的渠道迁移。
长期而言,黄金ETF、上海金交所标准金等产品的地位将上升,这些产品税务链条清晰、流动性高、风险更可控。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选择何种黄金投资工具,都需要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避免单一重仓黄金,合理分配资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