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集团打造低碳零碳的船舶“心脏”,引领全球航运绿色变革
黄浦江畔,一台重达近2000吨的“巨无霸”悄然交付,它不仅是中国船舶工业的里程碑,更承载着全球航运业减碳的希望。
2025年2月,上海。一台长超21.5米、高约16.9米、重达1953吨的庞然大物在中船集团旗下企业完成全球首发及交付仪式。
这台名为CMD-WinGD 10X92DF-M-1.0-LPSCR的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以其64500千瓦的最大功率成为世界之最。
它不仅是我国在大缸径绿色新型燃料船用低速机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意味着中国船舶动力制造企业已跻身全球绿色主机研发第一梯队。
01 绿色心脏:全球航运减碳的关键
航运业承载着全球80%以上的贸易运输,同时也产生了近3%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国际海事组织(IMO)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正倒逼全球航运业寻求替代燃料和新型动力技术。
船舶发动机,被誉为船舶的“心脏”,其技术演进直接关系到航运业的未来。
绿色船用低速机通常指转速低于300转/分钟,使用LNG、甲醇、氨等低碳零碳燃料的巨型发动机。
这些庞然大物足有四五层楼高,重达2000多吨,却能够为数十万吨级的远洋船舶提供动力,支撑全球90%以上的海运。
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船舶动力制造与服务企业,正加速构建覆盖多燃料类型、全功率段的产品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动力装备迈向高端化、国际化。
02 技术突破:从零到世界之最
中船集团的这台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展现了多项技术创新亮点。
该机型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和灵活高效的双燃料喷射系统,具有节能减排佳、运行能效高、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性能指标方面,这款发动机成功实现了甲醇替代率超95%,较传统柴油动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5%。
通过智能共轨喷射系统与低压SCR废气处理装置的协同优化,主机热效率增加1-1.5%,创下同类型动力装置能效新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该发动机创新应用智能数字专家系统(WiDE),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发动机运行数据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
WinGD技术专家可通过该系统为客户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及时解决发动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质量。
该机型获得了8家国际主流船级社的联合认证,包括中国船级社(CCS)、挪威船级社(DNV)等,表明其在燃烧效率、排放控制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03 研发历程:跨越式发展的中国速度
这款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的研发,是中国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按照发动机的研发规律,应该是从小缸径到大缸径,但航运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越来越紧,船公司迫切希望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大缸径的甲醇双燃料主机。”中船动力甲醇发动机项目经理董晶瑾表示。
在市场倒逼下,公司加速研发制造,仅用2年时间,便完成了这一“巨无霸”的研制。而放在过去,同类项目一般需要3年左右时间。
效率提升也来自企业内部的改革。在中船集团支持下,中船动力打通研发、制造、服务全流程,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船舶动力企业。
在中船动力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生产线边上就有一个大型试验平台,当研发数据与制造数据双向高效流通、无缝衔接,新型主机从概念到落地的进程大大加速。
04 多元路径:甲醇、氨燃料与智能化
除了甲醇双燃料主机,中船集团还在积极布局多元化的绿色燃料路径。
在山东青岛,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四五层楼高的船舶发动机正在安装。这家企业还在为一家外国船东建造21万吨级散货船所用的氨燃料发动机。
“从需求端分析,当前进展最快的技术路径是LNG双燃料系统,全球船东正大规模采用中国船厂提供的双燃料发动机,以快速降低碳排放成本。未来潜力最大的是绿氨技术,其成本竞争力强、零排放特性突出,预计将逐步取代LNG成为远洋航运的‘新燃料之王’。”中船发动机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5年上半年,中船发动机共交付主机135台,手持订单250台,其中绿色双燃料主机占比相比去年明显提高,尤其是液氨、甲醇等新型燃料项目增速明显。
05 产业链协同:打造绿色航运生态
绿色船舶动力的发展不仅仅是主机厂的责任,更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以青岛为例,北海造船是青岛市智能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中船发动机仅一墙之隔,双方从设计阶段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运输,全程建立了高效交流和协同创新机制。
去年,双方更是打破物理上的篱笆墙,开辟主机陆运专用通道,显著缩短了运输时间,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在全球首制氨燃料船项目上,中船发动机提供氨燃料发动机,青岛双瑞提供氨燃料供给系统,青岛海德威提供氨燃料阀组和冷却系统,协同支撑北海造船向客户提供氨燃料散货船,形成了低碳零碳绿色船舶的‘青岛方案’。
绿色甲醇产业链的闭环尤为重要。针对上游供应端,上海已有所布局,多家市属国企已形成绿色甲醇产业联盟。
华谊集团在金山、奉贤交界处建设的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
06 未来展望:中国方案的全球意义
随着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加速,中国船舶动力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船集团自主研制的甲醇、氨等清洁能源船舶陆续投产,我国将在“十五五”期间形成覆盖全功率段的低碳零碳船舶动力产品谱系。
我国船舶动力技术将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创新发展,稳步迈进,为全球航运业提供更多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可行性要素的“中国方案”。
中船动力已获得不少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订单。“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型谱化研发制造。有了这台主机的研制经验,无论是小一些的,还是用于全球最大2.4万标准箱集装箱船的甲醇双燃料主机,我们都可以快速建造。”董晶瑾表示。
除了甲醇双燃料主机,中船动力也在加速研制氨燃料主机、油电混合动力主机等新型绿色主机,为上海乃至中国的船舶工业升级不断注入新动力。
全球航运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而中国船舶工业在这场变革中已不再是追随者。
从黄浦江畔到青岛海湾,一台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心脏”正被注入船舶钢铁之躯。
这些重达千吨的庞然大物,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体现。
随着“十五五”期间覆盖全功率段的低碳零碳船舶动力产品谱系形成,中国将为全球航运业提供更多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可行性的“中国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