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新版国家标准发布,新增二甲醚限制守护用气安全
家中液化气罐连接管件的橡胶密封圈,曾因人为添加二甲醚导致的腐蚀泄漏风险,在新版国家标准实施后将成为历史。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GB 11174—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增加并提高了多项技术指标要求,主要包括增加二甲醚指标要求、增加1,3-丁二烯指标要求、加严硫含量指标要求,同时改进了试验方法。
这些修订将进一步加强用气安全性,保护环境及人体健康,引领液化石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01 标准背景:涵盖三大应用领域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用燃料、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领域。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旨在适应新时期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该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其发布和实施将对整个液化石油气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从生产、储存、运输到销售和使用,所有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新规要求。
02 安全升级:增加二甲醚指标
新国标最引人关注的改动是增加了对二甲醚的指标要求。
这一修订直接针对液化石油气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据标准制定部门解释,增加二甲醚指标主要是为了“防止人为非法添加二甲醚腐蚀橡胶密封圈而导致的泄漏事故”。
二甲醚对橡胶密封圈具有腐蚀性,而液化石油气容器和管道的密封件大多采用橡胶材料。
人为添加二甲醚不仅会导致安全隐患,同时还避免了低热值的二甲醚对液化石油气产品热值的影响,保障了产品质量和燃烧效率。
03 环保升级:关注健康与空气质量
新版标准的另一重要突破是增强了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考量。
新增的“1,3-丁二烯指标要求”将有效降低这一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1,3-丁二烯是一种有害物质,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新标准加严了硫含量指标要求,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液化石油气燃烧后含硫污染物的排放,对保护空气质量产生积极作用。
04 技术升级:改进检测方法
新版标准不仅增加了技术指标,还同步改进了试验方法。
在硫含量、烃组成和二甲醚等项目检测上,采用了更先进高效的试验方法。
这些新方法将有利于“降低分析成本、提高分析效率”,为行业提供更加经济高效的质量监控手段。
检测方法的升级也将为新标准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各项指标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
05 行业影响: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版《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液化石油气产品质量,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用气安全将得到更好保障,日常生活中使用液化石油气的风险将进一步降低。
从行业角度看,新标准将促使液化石油气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工艺改造,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生产方式,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2026年11月新标准实施后,从街边小餐馆的煤气罐到千家万户的燃气灶,再到城市中的液化石油气车辆,其燃料都将因新增的二甲醚限制、降低的硫含量而更加安全清洁。
每一次标准升级的背后,都是对民生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深度考量。
液化石油气标准的演进,正悄然提升着日常生活的安全阈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