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主义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多种形式合作,促进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和发展的趋势。其核心是降低区域内贸易壁垒,加强成员国经济联系。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区域主义对中国可持续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如下:区域主义对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促进作用: 拓宽贸易渠道与深化产业融合:区域合作有助于中国拓宽贸易渠道,通过与亚太、欧洲、非洲等地区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准入。同时,能深化对外开放层次,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可优化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分工,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投资自由化与资金流动:区域合作能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中国与多个地区的自贸协定规定了投资自由化条款,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投资风险。“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加。此外,区域经济合作还能促进资金双向流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通过与多国开展人民币结算,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范围。区域主义给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合作稳定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在区域合作框架下推行排他性政策,可能影响中国区域合作的稳定性,阻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 国际经济规则竞争压力大:CPTPP等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流动等方面设立了更严格规则,这些规则多由发达经济体主导,对中国形成较高准入门槛。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在国内制度建设与国际高标准规则之间找到平衡面临较大挑战。中国借助区域主义推动高水平开放可持续性的策略: 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应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应加快推进CPTPP和DEPA的加入进程,借助其高标准规则体系倒逼国内改革。同时,通过RCEP的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累积机制,加强与区域内主要经济体的产业链协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加快推进中欧班列等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与共建国家构建互补性产业链合作体系。推动“一带一路”规则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提升合作的制度化水平。 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构建绿色自贸试验区,推动可持续发展,将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推广至全国,提升服务业全球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