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暖风催热楼市:超七成百强房企业绩回升与2000亿房企的突围之路2025年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密集发力下呈现显著回暖态势,"金九"行情的爆发推动超七成百强房企实现业绩环比增长,保利发展率先突破2000亿销售关口,标志着行业在深度调整后开始显现结构性复苏迹象。这一现象背后,是政策工具箱持续扩容、市场需求集中释放与企业战略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折射出房地产行业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业绩回暖的核心数据与市场特征2025年前9个月,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筑底企稳到局部回暖的关键转折。克而瑞数据显示,9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27.8亿元,环比增长22.1%,同比增长0.4%,这是单月业绩同比连续多月下降后的首次转正。从企业表现来看,72家百强房企在9月实现业绩环比增长,其中45家房企环比增幅超过30%,包括华润置地、建发房产、中国铁建等知名企业,显示市场复苏具有一定普遍性。累计业绩方面,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前9个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达26065.9亿元,同比下降12.2%,但降幅较前8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呈现出"降幅收窄、环比改善"的良好态势。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不同阵营房企数量出现明显变化:1000亿元以上阵营保持6家房企,与去年同期持平;500-1000亿元阵营减少1家至7家;300-500亿元阵营减少1家至6家;100-300亿元阵营减少4家至40家。这种梯队结构变化表明,资源正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持续受到挤压。在销售金额上,保利发展成为今年首个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的房企,前9个月全口径销售金额达2017亿元,其中9月单月销售额350亿元,环比增长约110.8%,增长幅度大幅领先TOP10房企。TOP10房企中,9月单月销售金额超过百亿元的还有绿城中国(222亿元)、中海地产(192亿元)、招商蛇口(151.9亿元)和建发房产(102亿元),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市场复苏的"主力军"。不过需要清醒认识到,尽管业绩显著改善,但当前单月销售规模整体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市场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仍需时日。## 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引擎本轮房地产市场回暖的直接推动力来自于2025年以来持续加码的政策支持。8月国务院会议重申"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随后核心城市密集出台优化政策,形成了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放宽限购政策,如深圳将盐田、大鹏等远郊区县纳入"不限购"范畴,北京对符合条件的人群不再限制五环外购房套数,这些措施有效释放了改善型需求。政策效果在核心城市表现尤为明显。数据显示,9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1.45万平米,较8月日均增长19%,同比增长20%;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3.3万平米,较8月日均增长31%,同比增长55%;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0.6万平米,较8月日均增长33%。一线城市的率先回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国市场信心的恢复。从市场需求结构看,改善型需求成为本轮复苏的主力。2025年1-8月,全国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达2.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7%,占总销售面积的比重提升至35.4%,较2024年全年提高4.6个百分点。现房销售占比的显著提升,反映出购房者风险偏好下降,对房屋交付确定性的要求提高。同时,核心城市优质改善项目的集中入市,推动新房市场价格保持平稳,1-8月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上涨1.54%,与二手房价格的持续下跌形成鲜明对比。土地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也为销售回暖奠定了基础。2025年前三季度,房企拿地持续聚焦核心城市,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约13%,其中TOP20城市住宅用地出让金占全国比重达61%。央国企作为拿地主力,在核心城市获取的优质地块陆续入市,如北京通州的中建运河玖院项目9月20日开盘当日去化率达到近80%,这类高品质项目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推动了销售业绩的增长。## 行业新格局与未来趋势展望超七成百强房企业绩飘红和2000亿房企的诞生,标志着房地产行业正在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从企业属性看,央国企和少数优质民企成为市场主导力量。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千亿房企仅剩4家,全部为央国企(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曾经的行业龙头万科已滑出前五,以686亿元销售额降至行业第七。这种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融资环境的差异,央国企凭借较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强的信用背书,在拿地和项目开发上具有明显优势。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从城市层面看,核心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市场表现呈现"冰火两重天"。1-8月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上涨1.54%,但三四线城市整体仍处于下跌态势;二手房市场更明显,1-8月百城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5.08%,"以价换量"仍是市场主流。从企业层面看,头部房企与中小房企的差距将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千亿房企数量可能进一步减少,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有望延续回暖态势,但复苏节奏可能放缓。一方面,上半年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获取的较多优质地块将在四季度逐步入市,新增供应增加有望对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形成支撑;另一方面,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为国内货币政策释放了更多空间,四季度可能迎来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不过,市场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维持高位,"以价换量"态势短期难改;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仍然较大,去化周期较长。对于房企而言,未来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产品力和服务力的比拼上。在市场恢复过程中,那些能够精准把握改善型需求、提供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房企需要更加注重现金流管理和风险控制,在拿地、开发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保持审慎态度,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2025年超七成百强房企业绩飘红和2000亿房企的诞生,既是政策红利释放的结果,也是行业结构优化的体现。尽管市场整体仍处于恢复阶段,但结构性机会已经显现,房地产行业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那些顺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战略的企业,才能在新的行业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