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青海多维发力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10-20 17: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海多维发力,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高原大地之上,一场围绕产品质量安全的保卫战正在多维度展开,从实验室到牧场,从政策规划到执法检查,青海正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清晨的青海,当初升的阳光洒在广袤牧场时,牦牛和藏羊群中,牧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些被誉为“青字号”的农畜产品,如今拥有了一张特殊的“身份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让900余万头(只)牦牛藏羊信息实现全程可溯。

在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的成员们看来,这不仅是青海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的一个缩影,更是这片高原大地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01 质量版图:质检体系的全域覆盖
面对农牧区地域广阔、检测基础薄弱的现实,青海省系统实施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三年行动。

青海省建成三级质检机构48家,包括1家省级、8家市州级和39家县区级机构,实验室总面积达1.57万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值突破1.06亿元,检测范围覆盖牦牛、藏羊、青稞等八大类高原特色产品,基础设施与网络覆盖实现全面升级。

以实验室资质认定(CMA)和检测机构考核(CATL)“双认证”为核心抓手,青海构建了分级认证推进机制。

通过三年攻坚,新增18家县级及以上机构通过“双认证”,实现39个农业县区全覆盖,认证机构总量增长9倍。

检测能力实现显著提升,覆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6大类风险因子。

针对“治违禁控药残”专项行动,青海还针对性强化12种高风险参数检测能力,建立重点品种专项监测数据库,高风险农产品问题发现率提升25个百分点。

02 法治护航:食品安全的法律体检
今年六月,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队伍,踏上了为期两个月的食品安全“护航之旅”。

从河湟谷地的校园食堂到三江源头的牧家乐,从枸杞种植基地到冷链物流仓库,执法检查组的足迹遍布青海大地。

这次执法检查创新采用 “补位融查”“多法同查” 的特色模式,四个专业分组成立之初就立下“军令状”,要让法律条文在青海高原落地生根。

在西宁海关,检查组盯着报关单上的每一个数字,明确要求“这些进口牛肉的冷链温度记录必须精确到小时”。

西宁海关严格执行 “双抽检”制度,让进口食品在口岸和入市前“两关同过”,确保每一步都有“护航员”。

在校园食堂,青海创新的 “五陪餐”制度,让包保干部、校长、班主任、教师和家长代表轮流“站岗”,时刻照看着校园餐桌。

全省统一建立“两小”管理台账,让2610家小作坊、2673家摊贩都有了“家规”,零散的摊位被井井有条地管理起来。

03 精准监管:风险监测的靶向发力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保安全、护民生、促发展”目标,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为抓手,强化源头治理、多维施策。

他们发布《2025年青海省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计划》,覆盖12大类119种民生产品。

制定《青海省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5年版)》,持续扩大涉及安全、民生、特色产业的产品种类。

将光伏组件、钾肥、玉石饰品、牦牛针织品等青海特色产品纳入重点监管,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监管对提升质量、保护生态、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

聚焦农业生产领域,青海将乡镇、城乡接合部的农资、成品油经营者作为抽检重点,结合12315投诉举报热点选取抽检样品。

创新运用快速检测技术,现场对油品硫含量、闪点、辛烷值等关键指标分析研判,短时间内出具结果,破解传统检测周期长的难题。

04 标准引领:特色产业的品质升级
青海省紧扣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战略定位,通过构建覆盖源头治理、标准生产、风险管控、品牌认证的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加快构建农牧业标准体系,年内立项地方标准68项,发布实施10项。

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上半年新开具合格证17.44万张。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达1235个,有机草原监测面积达3.35亿亩。

48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在品牌建设方面,青海省制定《青海省农牧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积极开拓高端市场,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力推香港STC质量认证,“香港STC青海实验室”揭牌运行,实现青港检测认证互认。

全省获STC认证企业48家、产品51个,为高原农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注入新动能。

05 技术赋能:质量基础的坚实支撑
青海省建立分层次分类培训体系,创新建立 “培训-比武-验证”能力提升机制,累计选拔储备技术骨干43名。

同时,创新构建“精准帮扶+片区指导”双轨机制,建立检测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区域间检测结果互认。

被帮扶机构平均检测参数提升70%,检测报告差错率下降至0.8%,区域最大能力差距缩小至15个百分点以内。

青海省还进一步推动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运行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工作机制。

督促企业配备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员。

依托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加强抽查过程监管,组织承检机构开展法规标准培训,强化技术人员能力建设。

帮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风险管控清单,现场帮扶企业解决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06 隐患揭示:质量安全的现实挑战
在两个多月的执法检查中,一些隐藏在食品安全链条上的“暗礁”逐渐浮出水面。

在一家肉类加工厂,检查组发现墙上的国家标准还是几年前的版本。

更加现实的问题是,全省3488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中,80.27%是中小微企业和小作坊,很难承担开展全面检测的设备和人员成本。

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全省600余名监管人员要服务11.5万家主体,人均监管负荷达190家。

在地广人稀的青南地区,一位监管员要跑遍全县的食品店,光是车程有时就超过500公里。

特色食品标准的缺失成了“卡脖子”难题。

青海的曲拉、牦牛酸奶等传统美食,至今没有专门的地方标准,企业只能套用通用标准。

更麻烦的是标准“打架”,牛羊肉屠宰既有农业农村部门的行业标准,又有市场监管部门的安全标准,企业往往无所适从。

从实验室的检测仪器到牧场上的合格证,从校园食堂的“五陪餐”制度到进口冷链的“双抽检”制度,青海省编织的产品质量安全网越来越密。

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这是一个令人安心的数字。

而在这数字背后,是质检人员在山川草原间的奔走,是立法者在法治与实践之间的精准拿捏,是无数生产者与监管者对质量安全的共同坚守。

青海的经验表明,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既需要顶层的多维发力,也离不开基层的细微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1-3 14:59 , Processed in 0.1403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