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25场好戏连台
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与东盟艺术家齐聚邕城,粤剧、京剧、泰国孔剧、柬埔寨皇家舞剧等轮番上演,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盛宴正在南宁上演。
10月28日晚,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内掌声阵阵,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在这里隆重开幕。作为第三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的重要配套活动,本届戏剧周汇聚了中国与东盟40家艺术院团的众多艺术家,将在未来几天内为观众带来25场精彩演出。
戏剧周首场演出以“相聚南国”、“梨园之花”、“时代华音”三大篇章为脉络,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盛宴。
01 多元戏剧文化的盛大展演
本届戏剧周汇聚了来自中国13个省(区、市)的29个优秀院团,以及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等8个东盟国家的11个艺术团体。
参展剧目涵盖评剧、秦腔、粤剧、琼剧、滇剧等多种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如中国评剧院的评剧《花为媒》、秦腔《游龟山》、粤剧《女驸马》等经典传统剧目。
同时,也有入选中国戏剧节剧目琼剧《黄道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粤剧《南拳》等新创佳作精彩亮相。
东盟国家则带来了泰国孔剧、诺拉舞剧、柬埔寨皇家舞剧等高水平表演。
越南胡志明市戏剧与电影大学艺术团携实验改良戏《日食》亮相,该剧曾在2019年于河内举行的国际实验戏剧节上引起强烈反响。
02 戏剧名家的华丽集结
本届戏剧周吸引了许多中国戏剧“梅花奖”戏曲名家荟萃邕城。欧凯明、翁国生、梁素梅、琼霞、崔玉梅、李淑芳、吴非凡等多位获奖艺术家与东盟艺术家共同展示戏剧艺术的多元风采。
在首场演出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崔玉梅、梁素梅、琼霞、翁国生、欧凯明精彩演绎了《相聚南国》、粤剧《昭君塞上曲》、京剧《猴王借扇》《梨园壮歌》等戏剧经典片段,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翁国生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戏剧周不仅带来了我主演的作品,还有导演的广东粤剧《南拳》,这几年南宁戏剧文化越来越浓郁,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能跟国内外优秀戏剧文化交流,创作出更多令人拍手叫好的作品。”
03 戏剧艺术展:上百件精品集中亮相
10月29日,作为戏剧周重点板块的“丝路华章——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戏剧艺术展”在南宁博物馆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中国与东盟国家上百件与戏剧相关的艺术精品,涵盖传统乐器、戏剧头盔、木偶道具、舞台场景复刻、书画等多个类别,部分展品为首次在南宁公开亮相。
展览现场,印尼驻广州总领馆特别提供的“昂格隆”乐器成为焦点——该乐器于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泰国的《罗摩衍那》相关画作,越南的水上木偶、嘥剧院和嘲剧的服饰,以及缅甸凤首箜篌、新加坡粤剧乐器等均展现了各国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04 文化惠民与文旅融合
本届戏剧周强调文旅深度融合,文化惠民共享。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首场演出、优秀剧目展演、中国—东盟戏剧艺术展览、优秀艺术家个人专场演出、交流座谈会、大联欢等多个环节。
戏剧周期间,将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市博物馆、邕州剧场、三街两巷、南宁市群众艺术馆、人民剧院、南宁戏曲博物馆、广西民族剧院等多个场馆联动举办活动。
本届戏剧周还面向广大市民观众开放免费演出票预约,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乐享于民,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中国和东盟各国艺术家还将携手走进“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通过优秀剧目展演、戏剧工作坊及大联欢等活动,为城市旅游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
越南代表团向南宁博物馆赠送了戏服,印度尼西亚的戏剧演员在现场学习《刘三姐》剧照中的动作,泰国艺术家展示着用金箔制作的画作——这些互动场景正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生动缩影。
从剧场内的精湛表演到博物馆的艺术展览,从专业院团的经典之作到面向市民的免费预约,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不仅搭建了戏剧艺术的展示舞台,更开辟了文明互鉴的朋友圈。
戏剧周将持续至11月1日,一场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正在邕城精彩绽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