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在延安集中展演,倡树乡村新风尚
黄土高原上,一场以“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为主题的文艺盛宴正在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节目用乡土语言传递着移风易俗的新观念。
10月29日,陕西延安大剧院内掌声阵阵,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在这里举行。这场展演是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选自全国多地的优秀文艺节目在延安大剧院上演,集中展现了当下中国农村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01 三大板块:文明乡风的全景展示
此次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于10月29日至30日在陕西省延安市举办,主题为“文明,让乡村更美好”。
大会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主会场活动,同时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村字号”文化体育发展、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4个议题设置4个分会场。
二是开展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
三是举办一场“村BA”群众体育交流活动,集中展示“村字号”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成果。
这场全国性的移风易俗文艺展演,成为本届大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02 精彩节目:乡土气息与时代主题的交融
展演现场,各地优秀节目轮番上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移风易俗新观念。
演员们在延安大剧院表演了歌舞小品《婚事新办》等节目,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新风尚。
这些节目选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在延安集中展示。
来自安徽怀宁的原创现代黄梅小戏《为“甜蜜”减负》 在展演中精彩亮相。
该戏由洪铺镇金义黄梅戏剧社创作,讲述的是在东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小市镇,生性喜爱面子的张母在大龄女儿张丽的出嫁问题上主张大操大办,遭到家人反对的故事。
戏中,其子张伟的现身说法和其女张丽的通情达理,最终让有情人不再重蹈“孔雀东南飞”的覆辙。
03 精心筹备:从基层巡演到全国展演
此次展演并非临时安排,而是经过长时间精心筹备的成果。
据了解,中宣部文明实践局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区在前期组织文艺作品创作、开展基层巡演活动的基础上,择优向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推荐优秀文艺节目。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原定于今年10月组织开展2025年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活动。
各地区积极筹备,围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正确的婚嫁观念、积极传递喜事简办时代新风这一移风易俗主题,组织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节目。
安徽怀宁县委宣传部组织相关单位、乡镇、剧团创排的现代黄梅小戏《为“甜蜜”减负》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层层筛选,该戏最终入选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成为此次展演唯一入选的黄梅戏现代小戏。
04 深远意义:文艺引领乡风文明
此次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展演节目以艺术的形式,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陈规陋习,如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进行了生动的批判和引导。
“移风易俗谱新篇,文明风尚暖家园。莫让旧习撑颜面,甜蜜减负福之源……”这是黄梅小戏《为“甜蜜”减负》中的唱词。
这些文艺节目源于农村生活,贴近农民实际,以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传递了喜事简办、摒弃陋习的文明观念。
通过文艺的形式,移风易俗的理念更易于被农民群众接受和理解,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改变观念,树立文明乡风。
黄梅小戏《为“甜蜜”减负》在延安大剧院上演时,现场掌声不断。戏中张母最终明白了为甜蜜“减负”,才能为幸福“铺路”的道理。
台下观众的眼神里闪烁着认同的光芒,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自己生活的缩影。
这些来自泥土、带着露珠的文艺节目,正如涓涓细流,正悄然改变着中国乡村的精神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