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黑龙江农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金黄色的玉米秆成排倒下,农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只是中国秋粮收获场景的一个缩影。
秋高气爽的十月,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夏粮产量达到2994.8亿斤,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
与此同时,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村内需潜力有效释放,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广袤乡村徐徐展开。
01 粮食生产:丰收已成定局
金秋时节,粮食生产迎来高光时刻。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面积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
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已定,丰收有望。
具体来看,夏粮产量2994.8亿斤,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
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各地正精心组织秋粮收获。
今年大部农区光温水条件良好,特别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秋粮生产形势较好。
02 应对灾害:全力以赴抢收抢烘
粮食丰收来之不易,背后是各地各部门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应对。
针对黄淮海地区持续连阴雨影响,相关地区全力以赴抢收抢烘,努力减轻灾害影响。
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持续巩固,预计大豆面积连续4年保持在1.5亿亩以上,产量继续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这一系列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菜篮子供应:市场充足价格稳定
与粮食生产同样亮眼的,是“菜篮子”产品的充足供应。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312万吨,同比增长3.8%。
牛奶产量2921万吨,同比增长0.7%;禽蛋产量2646万吨,同比增长0.2%。
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供给充裕、品种丰富,价格基本稳定。
农业农村部加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生猪产能综合调控,推动肉牛奶牛产业纾困,使肉牛养殖连续6个月总体盈利,生鲜乳价格筑底企稳。
04 脱贫攻坚:守牢防返贫底线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农业农村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识别帮扶超过700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其余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这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入开展。截至9月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人数超过3300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05 区域协作:东部支援西部成效显著
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中,区域协作帮扶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东部8省份向西部10省份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4.8亿元。
310家中央单位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324.5亿元。
驻村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扎实推进,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良好局面。
这些举措确保了过渡期结束之年各项工作的平稳有序,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06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
当前,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打造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产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前三季度,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32.4万个,落实投资资金1623.9亿元。
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07 农村内需:潜力有效释放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终要体现在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上。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
人均消费支出14597元,实际增长5.8%。
农业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344亿元,同比增长4.6%,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5.1个百分点。
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收窄,前三季度农产品贸易额2300.6亿美元。
其中,进口1555.7亿美元,同比减少5.8%;出口744.9亿美元,增长1.4%;贸易逆差810.8亿美元,减少11.7%。
08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农村改革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农业农村部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指导其他省份扩大整县试点范围。
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壮大,培育农民合作社超过200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110多万个经营性主体年服务面积超过22.9亿亩次。
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农民们正忙着收获一年的劳动成果。
农田里收割机的轰鸣声、农民们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丰收的赞歌。
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在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面貌日新月异,这些成绩不只是一串串数字,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注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