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热切期待APEC“中国时间” 
千年古城庆州的APEC会旗迎风飘扬,而从2026年开始,亚太经合组织的舞台将再次转向中国。 
 
当地时间10月31日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书面演讲中向各方发出诚挚邀请:“明年,中国将第三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这体现了中方对亚太合作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 
 
2026年APEC会议举办地花落深圳。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 
 
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执行主任爱德华多·佩德罗萨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在举办此类国际会议方面经验丰富,因此我们期待再次看到一场组织精良的会议。” 
 
01 亚太合作的生命线 
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在庆州的APEC会议上,这个关键词被习近平主席频频提及。 
 
亚太经合组织因应经济全球化浪潮而创立,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经济增长和繁荣为目标宗旨。 
 
然而,当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关税上调和保护主义抬头可能加重经济脆弱性,亚太地区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对此发出警告。 
 
面对这一背景,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提出了 “五个共同” 的中国答案: 
 
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 
 
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 
 
共同促进普惠包容发展 
 
有媒体评论指出,中方提出的主张直指现实问题。 
 
02 中国的亚太足迹 
从2014年北京APEC会议到2026年深圳APEC会议,中国在亚太合作中的足迹清晰而坚实。 
 
北京雁栖岛,一片名为“亚太伙伴林”的松林郁郁葱葱,代表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21棵白皮松寄望着共同发展、共同生长和共同进步。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作出了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中国作为东道主推动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为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会议批准了 《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 ,描绘出各成员在2025年前深化合作、展翅齐飞的远景目标。 
 
墨西哥—中国商会主席卡尔沃认为,互联互通能极大夯实亚太地区经济长期繁荣基础,加强互联互通的各项倡议显示出地区成员破除制约合作藩篱、推进经济融合的雄心。 
 
03 深圳的象征意义 
2026年APEC会议选址深圳,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深圳地处太平洋沿岸,几十年间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提速,全球市场“含深量”不断提高,APEC成员恰是深圳的主要贸易伙伴。 
 
这样的经贸粘性,无可替代。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单边主义措施频发的背景下,中国外贸第一城的当选,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04 国际社会的期待 
国际社会对APEC“中国时间”充满期待,各方普遍认为中国将再次为亚太合作注入新动力。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新西兰代表布雷特·奥莱利表示:“2026年对于亚太经合组织和亚太区域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期待中国成功主办APEC会议。” 
 
“APEC进入‘中国时间’,将吸引更多国际人士到访中国,亲眼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近距离见证中国发展机遇。” 
 
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主席伊万·马兰比奥表示,当前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应加强协作,消除贸易壁垒,营造多元贸易格局,促进投资与技术流动。 
 
“我们相信,明年中国作为东道主,将继续坚持高水平开放,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构建亚太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表示,2026年中国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将开创亚太发展的新时代。 
 
“期待中国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加强以数字、绿色、创新等为关键词的高水平合作,助力亚太合作迈上新台阶。” 
 
05 三角支撑的开放格局 
2026年深圳承办APEC会议,意味着中国三大增长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均已登上APEC舞台。 
 
这三次承办恰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深化开放的进程同频共振,成为中国发展历史上的最佳注脚。 
 
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见证了中国迈向世界的关键一跃。彼时中国GDP尚居世界第六,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着唐装共商合作,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写入上海共识。 
 
同年,中国叩开世界贸易组织大门,长三角的先发优势借势转化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动能,中国经济增长自此驶入快车道。 
 
2014年,APEC的舞台来到北京。当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京津冀协同发展同年上升为国家战略。 
 
时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不久,北京APEC会议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给亚太贸易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选择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承办2026年APEC会议,有着新的时代深意。 
 
三地如同三角支架,共同撑起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深圳湾畔的风,即将迎来亚太地区的合作之声。 
 
从庆州的秋风到深圳的浪潮,这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理念的传承。 
 
当2026年APEC进入“中国时间”,开放既是亚太合作的成长密码,也是外界观察中国的视角,既是过去的答案,更是未来的钥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