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正悄然进军日本市场
东京上野街头,中国动画《罗小黑战记2》的巨幅海报格外醒目,中华动画在日本的存在感正悄然提升。
东京上野是华人较为聚集的区域。在一个商业设施的外墙上,张贴着中国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的巨幅海报。这部2019年上映的《罗小黑战记》的续集,预计从11月7日开始在日本国内约150家影院上映。
中国动画电影在日本上映的机会不断增加。不仅满足在日华人的观影需求,喜爱中国动画电影的日本观众也呈增加趋势。
01 中华动画:东瀛岛国展新姿
中国动画电影在日本市场的存在感可能进一步提升。在2025年东京国际影视节展上,中国影视作品展台中动画电影的比例明显上升,5张电影海报中就有4张是动画电影。
《罗小黑战记》在日本的社交平台上赢得了不少人气,原因在于其故事通俗易懂且带有奇幻色彩,角色形象惹人喜爱。
《罗小黑战记2》的目标是在第一部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热度。
除《罗小黑战记》系列外,其他中国动画作品也陆续登陆日本院线。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在今年上映后,不仅在中国国内屡创票房佳绩,也逐渐走向海外市场。
中国动画电影正以独特的美学与叙事方式,给全球观众带来视听享受与情感共鸣。
02 市场策略:从华人到日本受众
面对日本这个成熟市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行策略颇具特色。
面白映画位于东京新宿,成立于2019年。从事网络漫画等相关工作的人员聚集在一起成立了这家公司,一直以来积极开展中国电影的发行工作。
该公司发行的中国电影中,有些是不带日文字幕的汉语原声版,有些是英文字幕版。他们的目标受众是在日本的中国人。
面白映画坚持的方針是,在中国电影于国内公映期间,在日本各大院线同步上映。通过与中国的版权方进行谈判,事先获取电影的素材,吸引那些想尽快看到祖国热映影片的在日中国人前来观影。
随着中国电影在日本街头的曝光度提升,喜爱中国电影的日本观众也逐渐增加。为拓宽受众群体,发行方也开始尝试本土化策略。
03 挑战与局限:知名度与票房难题
尽管中国动画电影在日本市场的机会增多,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与日本电影或好莱坞电影相比,中国电影中的演员或原著知名度较低,宣传难度较大。面白映画负责发行工作的常务董事安阳举例说明:《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在中国是众人皆知的作品,而在日本熟知其中角色的观众并不多。
这种认知差异直接反映在票房表现上。今年上映的《哪吒2》票房收入超过3000亿日元,超过2024年上映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2》,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然而,《哪吒2》的日语字幕版票房收入仅为约3亿日元。即使是在当地大热的影片,在日本上映后的票房收入仅为数亿日元,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中国电影九成以上票房收入来自国内。但安阳也表示,“现在还有许多原创知识产权(IP)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04 产业背景:从影片输出到IP生态
中国动画电影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内强大的产业支持。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巨大,院线银幕数量超过9万块,是日本的20倍以上。
截至10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合计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
美国《好莱坞报道者》也关注到这一现象,称中国动画产业已从“无名小卒”成长为全球竞争者。
随着中国动画电影的蓬勃发展,技术实力和制作水准不断提升,创作者们也开始思考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原创IP。
从大银幕延伸至生活方式领域,围绕动画形象开发的周边产品层出不穷。在近期于日本东京秋叶原举办的动漫潮玩展上,中国动漫衍生的潮玩与收藏玩具也走进日本市场,在东京等地备受年轻人喜爱。
05 未来展望:从日本到亚洲大市场
面白映画已有更宏大的计划。“首先瞄准日本市场,接下来希望扩展到亚洲各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白映画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开设分公司,积极在当地开展电影发行业务。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在东京搭建中国电影联合展台,旨在深化国际电影交易,促进中外电影合作,增强全球电影产业的文化交流。
推动中国电影公司和中国电影融入全球影业格局。
包括新海诚导演的《铃芽之旅》在内,日本部分动画电影也受到中国观众欢迎。与家电等产品一样,娱乐领域的“中国作品”也蕴藏着在日本扩大影响力的潜力。
武居新,一位日本媒体界人士表示,他知道像《哪吒2》这样中国的动画电影特别有人气,“我从新闻当中了解到,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这些新的科技都被运用到了中国动画电影制作当中。”
中国电影发行商在海外市场的合作机会也明显增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电影到周边产品,中华动画正在日本这个动漫强国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