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第三季度净利骤降超65%,行业深度调整中主动“挤泡沫” 
面对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五粮液选择主动挤泡沫,短期业绩阵痛换取长期健康发展。 
 
10月30日,五粮液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81.74亿元,同比下降52.66%;净利润20.19亿元,同比下降65.62%,业绩下滑幅度令市场颇感意外。 
 
这份被投资者视为“暴雷”的财报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白酒行业面临的困境。 
 
不仅五粮液,A股21只白酒股中多数企业第三季度业绩普遍承压,仅有山西汾酒、金种子酒、酒鬼酒和贵州茅台等少数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行业深度调整与有效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成为五粮液在财报中解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01 业绩深度回调 
五粮液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整体呈现下滑态势,营业收入609.45亿元,同比下降10.26%;归母净利润215.11亿元,同比下降13.72%。 
 
第三季度的表现尤为惨淡,单季净利润同比下滑65.62%,创下近年来的最大降幅。 
 
与历史对比,五粮液前三季度营收增速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净利润增速则是自2016年以来首次为负。 
 
盈利能力方面,五粮液第三季度毛利率为62.64%,同比下降13.5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5.41%,同比下降约10个百分点,显示公司盈利能力的短期承压。 
 
02 主动战略调整 
面对行业调整,五粮液选择了主动作为而非被动等待。 
 
公司管理层正积极推动渠道库存去化,为后续发展减负蓄能。 
 
光大证券指出,五粮液“主动卸下渠道包袱”,虽然需求端仍在探底阶段,但供给端渠道压力缓解。 
 
在渠道支持方面,五粮液9月份主动给予渠道补贴政策,呵护经销商利润空间,激励优质经销商走出负向反馈。 
 
这些措施包括减少八代普五的市场投放以维护终端价格,以及加大宴席买赠和扫码红包力度促进消费者开瓶。 
 
03 行业集体承压 
五粮液的业绩大幅下滑并非个案,而是整个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 
 
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白酒(折65度,商品量)累计产量265.5万千升,累计同比下降9.9%。 
 
从A股上市酒企业绩看,第三季度仅4家企业营收实现增长,仅3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七成白酒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30%。 
 
高端白酒需求疲软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广发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弱需求下,五粮液的普五批价持续回落,当前约820元/瓶,较年初下降100元/瓶。 
 
04 现金分红稳信心 
尽管业绩短期承压,五粮液仍宣布了一项高达100亿元的巨额中期分红计划。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78元(含税),合计派现超100亿元。 
 
这一举措呼应了公司2024-2026年度股东回报规划中的承诺,即每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不低于70%,且不低于200亿元。 
 
按当前股价计算,此次中期分红对应的股息率约4.83%,在高端白酒中排名第一,为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期提供了较强的安全垫。 
 
05 寻找新增长点 
在传统高端酒市场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五粮液正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年轻化和国际化战略,试图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今年4月,五粮液发布了包括主品牌、五粮液浓香酒品牌以及国际版等多款新品,覆盖了宴饮、礼赠、收藏、口粮酒等多种消费场景。 
 
8月底,公司推出的年轻化战略产品“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 ,上市仅60天销售突破1亿元,主要通过线上销售直达C端消费者。 
 
在渠道建设方面,五粮液积极拓展空白薄弱市场,新增终端一万余家,“三店一家”稳步推进,终端直配模式已覆盖全国20个重点城市。 
 
06 机构视角与市场反应 
面对大幅下滑的业绩,券商机构普遍下调了对五粮液的盈利预测,但多数仍保持乐观态度。 
 
东吴证券将五粮液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244、247、276亿元,较此前预测值有明显下调。 
 
国信证券则指出,公司当前估值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维持“优于大市”评级,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7、258.7、278.7亿元。 
 
市场对五粮液业绩的反响出人意料——在披露三季度报告的次日,五粮液股价在低开2.6%的情况下迅速上攻,最终放量收涨0.44%。 
 
这一市场表现显示,投资者可能将五粮液的业绩下滑解读为短期利空出尽,对公司的长期价值仍保持信心。 
 
白酒行业的周期性调整仍在继续,从过去几轮周期看,五粮液总能在行业调整后迎来新一轮增长。 
 
2009年五粮液营收迈入百亿元俱乐部,2018年公司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2024年公司净利润已超300亿元。 
 
眼前的业绩阵痛可能只是五粮液发展长河中的一段插曲。随着行业库存逐步去化、消费需求缓慢复苏,以及公司年轻化、国际化战略的逐步落地,五粮液有望在行业回暖时率先实现“业绩+估值”双重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