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德国起诉传音,手机专利战一触即发
华为与传音,两家在国际市场上代表不同路径成功的中国手机厂商,再次于专利法庭上兵戎相见。
当地时间6月20日,华为向位于德国的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慕尼黑分庭提起诉讼,指控传音控股及其关联公司侵犯其一项名为“偏移解码装置、偏移编码装置、图像滤波装置”的欧洲专利。
这已是华为第二次将传音告上法庭。两次对簿公堂,揭开的不仅是两家企业间的纠纷,更是中国手机厂商出海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专利之战。
01 战场:德国慕尼黑
德国慕尼黑,这座被誉为欧洲专利之都的城市,再次成为中企专利交锋的战场。
华为此次起诉传音,选择的是新成立的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慕尼黑分庭。UPC作为新兴的专利诉讼机构,其裁决在参与 UPC 系统的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具有效力。
选择UPC而非德国地方法院,显示了华为可能意在覆盖更广阔的欧洲市场,而不仅仅是德国。
专利诉讼地点的选择往往具有战略意义。慕尼黑是欧洲专利局(EPO)总部所在地,也是众多科技公司欧洲总部的聚集地,在这里发起诉讼具有显著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威慑力。
02 专利:图像显示核心技术
本次诉讼涉及华为一项关键的图像处理专利——欧洲专利EP2725797,名为“偏移解码装置、偏移编码装置、图像滤波装置”。
该专利旨在通过限制偏移位深度和范围,解决自适应偏移滤波器中的存储器效率低下问题。简单来说,这项技术能够提高视频编码效率,减少存储器使用量,从而提升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图像显示效果和性能,同时降低硬件成本。
该专利的首次申请可追溯至2011年6月,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则为2012年6月。虽然专利发明人为四名日本研发人员,但华为是专利的原始申请人。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是近期第四家针对传音发起高效视频编码(HEVC)专利维权的Access Advance专利池许可方。此前,传音已因HEVC专利在UPC及巴西遭到NEC、JVC及Sun Patent Trust等公司的起诉。
03 交锋:不是第一次
华为与传音的法律纠纷并非首次。
2019年10月,刚刚登陆科创板的传音控股公告披露,因手机主题壁纸侵权被华为告上法庭,索赔2000万元。
当时华为指控传音将其“珍珠极光Pearl主题壁纸”美术作品简单调整色彩纯度后,用于传音开发的HiOS4.1和HiOS5.0系统预置壁纸中,并在发布会、网页展示、广告等宣传中使用。
那一案件最终于2020年6月以双方和解告终,但具体细节未对外披露。
与上次的著作权纠纷不同,本次涉及的是技术专利,反映出双方竞争已从表层知识产权向核心专利领域深化。
04 态势:专利实力悬殊
华为与传音在专利储备上的差距,是当前中国手机厂商中专利实力最为悬殊的对决之一。
根据华为官网数据,截至2024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相比之下,传音控股在其2024年财报中披露,公司已获得的发明专利仅为1201项。两者在专利积累上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专利储备的悬殊直接影响到两家公司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市场的竞争能力。华为凭借其庞大的专利组合,不仅能够自我保护,还能通过交叉许可等方式降低侵权风险。
而传音在拓展新兴市场过程中,专利储备不足正成为其发展的阻碍。
05 格局:传音的困境
有“非洲手机之王”之称的传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挑战。
传音控股成立于2013年,旗下拥有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手机品牌,销售区域集中在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传音凭借在非洲市场的出色表现,以“科创板手机第一股”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IDC数据显示,2024年传音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14.0%,排名第三;在非洲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
然而,传音在非洲的“基本盘”正面临挑战。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传音在非洲的出货量为900万部,市场份额为47%,较高点有所下滑。
与此同时,小米、荣耀等竞争对手在非洲市场增长迅猛,其中荣耀增速高达283%,首次跻身非洲前五。
业绩方面,传音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130.04亿元,同比下降25.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9.87%。
这是传音自2023年上市以来净利首次出现“断崖式”下滑。
06 回应:积极应对
面对华为的起诉,传音控股方面回应称:“我们已注意到相关事项,并将积极应对,全力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
这种“积极应对”的态度,与传音在以往专利纠纷中的策略一脉相承。
去年7月,当高通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诉传音侵犯其四项非标准必要专利时,传音也曾明确表态,认为部分专利权人“并未完全遵循公平、合理和非歧视(FRAND)原则”。
要求“按照全球统一的费率,诉求过高的许可费”。
在专利诉讼中,被诉方通常会通过挑战专利有效性、主张专利许可费率不合理或提出反诉等方式进行应对。
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景贺表示:“当企业面临专利侵权诉讼或较难绕开专利封锁时,往往会选择通过无效宣告请求来寻求突破或增加谈判筹码。”
专利战背后,是两家公司发展路径的鲜明对比。华为凭借研发投入和专利积累向高端市场进军,传音则依靠市场洞察和本地化策略在新兴市场开拓。
随着全球手机市场竞争加剧,专利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筹码。面对华为、高通等公司的连环诉讼,传音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专利的挑战,更是全球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成长阵痛。
对中国科技企业而言,传音的专利困境提醒我们:在出海远征的路上,核心技术积累与专利布局,与市场份额同等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