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将于本周末(2025年8月1日)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的关税,这一政策引发全球铜市场震荡,而作为美国最大铜供应国的智利正积极争取豁免。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及影响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1. 关税依据与目标     美国依据《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铜进口加征关税,声称此举旨在保护国内铜产业并重塑供应链主导权。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冶炼和精炼产能不足,需通过关税推动本土产业发展,同时应对新能源、AI等领域对铜的战略需求。2. 税率与生效时间     关税税率为50%,覆盖精炼铜、铜矿砂、铜合金及衍生品(如电缆、电气设备),自8月1日起正式生效。若全面实施,美国铜价可能较国际市场溢价50%,引发制造业成本激增。 二、智利的核心利益与应对策略1. 经济依赖与出口地位     智利是全球最大铜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年对美铜出口占其总产量的11.1%,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美国进口的65%精炼铜来自智利,若关税全面实施,智利经济将遭受重创。2. 豁免谈判的核心逻辑     智利财政部长Mario Marcel表示,智利正通过外交渠道争取豁免,理由包括:   供应不可替代性:智利是美国最大铜来源国,且美智存在贸易顺差,美国依赖智利铜维持制造业供应链。   矿产外交先例:美国在与英国、印尼等国的协议中对原材料(如钢铁、铜)给予特殊处理,智利寻求类似待遇。   避免报复性关税:智利明确表示不会对美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以显示合作意愿。3. 谈判进展与市场预期     双方于7月28日至31日在华盛顿举行第二轮谈判,重点讨论关税壁垒和经济安全议题。市场普遍预期智利可能获得豁免,因美国若失去智利供应,将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且高盛等机构认为“矿产外交”可能削弱关税效果。 三、市场影响与全球博弈1. 价格波动与贸易流向重构     短期价差扩大:若豁免未达成,COMEX与LME铜价套利空间可能从当前2560美元/吨进一步扩大至50%。美国进口商已提前囤积约40万吨铜,短期内缓冲价格冲击,但长期可能引发全球供应失衡。   贸易流向调整:墨西哥、加拿大等邻国可能成为铜转口基地,而中国、秘鲁等传统出口国或面临市场份额挤压。智利若获豁免,其铜将继续主导美国市场;若失败,可能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寻求替代出口。2. 美欧博弈与豁免联盟     欧盟正谋求从美国钢铝和铜关税中获豁免,拟通过“金属联盟”框架建立免税配额。美国对欧盟钢铝出口可能设有限额,但铜和木材关税仍在评估中,预计不超过15%。若美欧达成协议,可能形成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3. 产业链成本传导     美国制造业(如电线电缆、家电、新能源汽车)成本预计上升8%-12%,倒逼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同时,铜价上涨可能推高全球通胀,延缓清洁能源转型进程。 四、不确定性与潜在变量1. 豁免规则的模糊性     美国尚未明确豁免申请流程和标准,智利能否获得“战略资产”或“长期采购协议”类豁免仍存疑。若豁免范围过窄,关税仍可能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2. 国内政治与产业分歧     美国国内铜矿业支持关税,但下游制造业强烈反对。若制造业游说压力增大,政府可能调整政策,例如分阶段实施或降低税率。3. 国际法律挑战     智利或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质疑美国关税的合法性,但当前更倾向于外交途径。若多边框架失效,可能加剧全球贸易碎片化。 五、总结与展望智利争取豁免的核心在于证明其作为美国“关键矿产盟友”的不可替代性,而美国的决策需在产业保护与供应链安全间权衡。若豁免成功,短期铜价波动可能缓解,但长期全球铜市场仍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若全面加税,将引发成本传导、贸易重构和地缘博弈的连锁反应。8月5日的关税听证会或成为政策调整的关键节点,而智利的谈判结果将直接影响全球铜市场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