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基金:震荡市中可优先布局科技板块
市场波动之际,兴业基金指出,科技板块的调整或正提供着难得的布局机会。
国庆假期后,大国博弈不确定性增加,A股市场出现扰动。在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兴业基金研判认为,这种市场震荡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科技股的良机。
科技突破将是未来较长时间的政策基调和市场方向,而在这一趋势中,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兼具科技属性和成长属性的重要板块,云集了半导体、创新药和机器人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一批上市公司。
01 科技投资逻辑:自主可控与时代浪潮
兴业基金指出,大国竞争态势下,科技突破已成为长期的政策基调和市场方向。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尤其在国防军工、人工智能、医药生物等先进领域成果显著。
人工智能被视为具备革命前景的重大技术进步,兴业基金研判,这可能是当下最重要的时代浪潮和投资机遇之一。
自2022年开启的人工智能投资浪潮目前仍在加速,其带动的算力硬件资本开支甚至成为支撑美国经济维持较高景气度的重要原因。
02 科创板价值:硬科技的聚集地
科创板是A股半导体产业比重最大的市场,具有突破性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及制造企业大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兴业基金认为,科创板代表我国先进及新质生产力水平,涵盖了上述领域的龙头公司。
随着未来更多科技领军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的硬科技含量还将持续提升。
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对科创板的市值覆盖度接近97%,能够更好地表征科创板的整体表现。
该指数成分股所在行业分布较为均衡,部分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中小市值公司也被纳入指数样本。
03 细分领域机会:AI与金融科技
在科技板块内部,兴业基金看好多个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方面,中国正在软硬件两方面快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在数学和算法领域,2025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表明中美大模型能力或已接近。
同时,中国正在加速突破半导体先进制程能力,包括高阶制程良率,以及在半导体设备和芯片设计领域等方面。
金融科技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兴业基金指数投资团队负责人徐成城认为,传统金融行业正面临盈利模式承压的现实挑战,而突破这一瓶颈的核心路径,正是依靠科技手段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科技对金融的赋能已渗透到全链条,成为行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04 投资策略:逆向思维与精准布局
面对科技股交易拥挤度的质疑,兴业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邹慧表示,从短期视角来看,科技板块确实存在交易拥挤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兑现能力,而非短期市场情绪的波动。
在阶段性调整过程中,算力板块可能孕育布局机会。
邹慧将“逆向布局”视为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并指出:“当市场形成一致性预期时,往往正是预期差最大的时刻”。
他坦言,逆向投资的实践远比理论更具挑战性。
在投资实践方面,邹慧会采取一种差异化的资产配置策略:当硬件领域的估值居高不下时,他会转而深入挖掘软件应用领域的潜在投资机会。
05 指数工具:一站式布局科技赛道
为方便投资者一键布局科技板块,兴业基金推出了多只相关指数基金。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589050) 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是分享科创板整体表现的工具。
兴业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A类024750/C类024751)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聚焦科创板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标的。
此外,兴业基金还推出了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聚焦于新兴金融科技领域,涵盖软件开发、IT服务、证券、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等多个行业。
徐成城透露,公司计划在11月份新发一只科技成长策略的指数基金产品,该产品更偏向科技方向的“配置”,不局限在特定行业,而是从因子与策略角度出发,筛选具备成长特征的标的。
06 后发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之道
作为指数基金领域的后发公司,兴业基金选择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徐成城表示,头部基金公司凭借长期积累的庞大产品存量,已形成不易撼动的先发优势。
后发公司的生存之道,关键在于顺应行业、指数及投资策略的周期性演变规律,紧跟市场节奏。
在产品选择上,兴业基金主要围绕三个关键维度综合研判:产品的“可解释性”、长期成长性,以及与公司现存产品线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差异化。
徐成城认为,细分行业赛道数量众多,即便头部公司也无法全面覆盖所有方向,这为后发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布局契机。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在科技领域持续取得突破,科创板作为“硬科技”的代表,其成分股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医药生物等先进领域覆盖了一批龙头企业。
随着未来更多科技领军公司登陆科创板,这一板块的硬科技含量还将进一步提升。
市场调整从来都是风险的释放与机遇的孕育同步发生,那些具备产业视野和耐心资本特质的投资者,往往能在市场波动中把握住真正的长期投资机会。
|
|